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輕鬆練拳,不要太注重呼吸,否則會引發胸痛或頭痛等問題。

96/10/24

        頭份班今天 課程是「上步七星」此式較易犯錯地方是拳眼要對自己,有些人會練成拳心向自己,另須注意實腳膝蓋不要擺動及雙手交叉點不過膻中穴,雙手肘不要翻。
       傳統道家太極拳號稱炁功拳,因此是以行炁為主,但行炁是自然而成,不要刻意造成外型扭曲。有些學員因太注重呼吸引發胸痛或頭痛問題,據觀察如練拳時太注重呼吸,盤拳架時會高高低低,除無法達到平整均勻要求外,練久了會引起許多毛病,反而沒有達到健身效果,在此建議大家練拳時輕輕鬆鬆的練,甚至邊練邊跟人聊天,分散注意力來改善太注重呼吸毛病,如此練拳才會愉快。  














晚上看電視順便練太極拳。

96/10/3

        頭份班今天 課程是「玉女穿梭」後三式,本式只要第一式動作要領能掌握住,後三式會比較好練。傳統太極拳練到本式已有三分二,就快要教完了,建議大家每天抽空由預備式練到本式,不要有負擔的練一兩遍,尤其晚上看電視期間儘量不要坐著看,站著看電視順便練,久了身體健康會在無形中進步,屆時功夫會自然來。  








陳玉嬌師姐學習態度積極,從未缺過課,獲頒全勤獎。

 96年5月22日頭份班
       頒發二年結業證書給黃五邦師兄及一年結業證書給陳玉嬌師姐,黃師兄現任職頭份為恭醫院醫師,於93年間開始來頭份班學拳,但因開刀中斷一段期間,後來持續練2年,值得欽佩!陳玉嬌師姐開體育用品社,工作時間長,最近身體出現許多狀況,因緣下於95年5月參加頭份班17期的研習,經一年努力學習,身體已改善許多,由於學習態度積極,從未缺過課,為獎勵學習精神特別頒發全勤獎,值得大家學習,希望大家以她為榜樣,每星期三盡量不要安排節目,如有事,建議處理完後趕來上課,學習態度能讓你早日體會到本門太極拳的精華。
        由於頭份班第18期已開課半年剛好學到 「十字手」,特別以兩人一組方式,盤上半段拳架,以驗收成果,每位學員盤拳架都會緊張、不自然,但請學員出來表演用意是在訓練膽識,往後會經常請學員單獨表演。
        表演結果,每位學員大致能遵守「不動手」、「下面指揮上面」、「平整均勻」的拳理要求,盤拳架都中規中矩,但少部分學員平移會有高低起伏,整體來說,算是令人滿意的成果。
        今天新的課程「抱虎歸山」此式不易掌握的地方是第七動,雙手中指在畫兩條陰陽魚時,部分學員手肘、肩發動,使得雙手拉開。


     

頭份班嫁女兒

 96年 5月6日中午頭份班學員怡芳與文良先生在頭份天廚飯店舉行文定喜宴,怡芳係神龍山莊弟子羅元豐之掌上明珠,因此特請神龍山莊創辦人吳國忠老師到場祝福。吳老師的祝福:對任何人可以講理,夫妻之間不能講理,太太說的都要說對。夫妻之間要互相體貼,先生上班很累回來,不要擺臉色給太太看,太太則要倒杯水,跟先生說辛苦了,先生對太太也是一樣的。








      

錯誤往往出現在想要更好,要求多一點中形成!



9954日社大進階班學習心得-〈學員劉基林整理〉
  每個人的學習動力一定是由追求不同的目標而帶動,學員熱烈發問其他學員也藉此機會增加學習的機會,不管問題對與否,對學習都很有幫助,敢問問題就會浮現,經由教練的解答即可迎刃而解,總比自己悶著想,最後想到錯的方向來的好,因為本門所有的動作皆是反向思考的絕學,外家拳是緊繃的,本門是講求鬆的,外家拳是由腰發動,本門是是由湧泉發動,一切均與別家不同,如果由正向思考練習本門會愈練愈錯,離正確會愈來愈遠,等到發現習慣已養成要修正需費ㄧ大把勁還不見的修的回來。
   教練在課堂上也說「自己回家練習時,碰到問題會以常態方式解決,因為很容易解決,就認為做到的,其實這往往都是錯的!」因此今天教練舉熊經為例,表示這個動作要求左右都要轉180度,因此練習者為求轉到此角度,會以腰強行轉到180度,角度雖達到要求,但卻擺了膝蓋,翻了腳掌,違反上下一起旋的要求,錯誤往往出現在想要更好,要求多一點中形成,今天看到初級班學員的想法不就是自己以前的想法嗎?
  之前在學習三十七式時因招式不熟練,ㄧ切都在記招式中度過,無法體會個中奧妙,就以十字手來說,手垂下就只是垂下而已,張開也不就是張開吧,現在學時此式時方能體會,手的張開是由夾脊引開的結果,垂落手就有麻麻漲漲的感覺,但這個麻麻漲漲的感覺是有比以前久一點,但還是無法保持住,誠如教練所云麻麻漲漲的感覺從哪裡斷錯誤就在那裡開始,感謝教練的提示,這對學習很有幫助。




當盤拳架不順時,回頭去看教材上的拳理!

99/04/22社大初級班學習心得(學員呂華傳整理〉
 課程漸漸進入道家太極拳三十七式,從預備式、起式到左掤,可以發現先前教練教授太極運動十三式的影子,也因為這樣,先前沒有體認到的拳理和拳架的要求,所產生的問題漸漸浮現,例如落胯的動作沒能確實,未能將左右腳的湧泉點找出,會有重心移轉時姿勢走樣的情形,身形也會高低起浮。所以,新教的拳式就更難體會和瞭解了。本週我就碰到這個問題,對落胯後身體重心的體會和左右腳重心移轉時會不自覺的蹲低或重心移位過多,身形因而無法自然、放鬆,造成拳架無法平順。
 休息時間和其他學員們交談,發覺有些學員會事先預習下一個動作的拳理,而我從練習太極拳開始就很少去翻閱教材,也未能事先預習下一堂要上的進度,僅藉由練習去體會教練的拳理,但是,經過將近一個月的練習,深深覺的除了認真學習教練上課時的示範演練外,下課後對拳理的熟悉仍相當重要,透過教材的說明,將更能了解拳架的動作其實和拳理是互相配合,當盤拳架不順時,回頭去看太極拳道幾教材上的拳理,常會發現其實是自己未能抓到重點。
經過一個多月的練習,感覺到以往因為常打電腦的手臂不適已有改善,也能發現自己的肩膀不再那麼僵硬。但是,腰的酸痛仍未能完全改善,希望過一些時間,能透過不斷的練習,達到健身的目的。
教練的話:
道家太極拳是融合中國五千來的文化,並以「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的道家思想做基礎,因此鼓勵看古書,才能分辨義理,找到源頭,知道自己練拳有無錯誤,就會知道改正,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尤其更要熟讀吳國忠老師所著的任何一本書,了解吳老師的思維,才能以吳老師的角度練太極拳,如此必能練好道家太極拳!
 當知道自己不足而勤於看太極拳道幾的書,就表示在進步了,這是可喜的事,唯有放空、謙虛才是進步的原動力,繼續加油!

ㄧ個習慣的改變與養成均非ㄧ朝ㄧ夕可成!

社大進階班99/04/20學習心得-〈學員劉基林整理〉

看到由初級班升來的師兄姐拿著運動十三式講義踴躍發問、印證,讓其他學員有ㄧ個學習的機會,每一階段問的問題會因為學習本門時間的長短而有不同深淺的發問,教練也會針對問題加以示範、解惑讓學員從示範中加速感受到所謂的內動,這對學習很有幫助,容易讓學員產生共鳴,光是練習運動十三式中的六合真炁任我盜,任督二脈的開與合,就能體會本門內動的奧妙,課中學員提及有關守丹與呼吸的問題,誠如教練所云ㄧ切以自然為主,不用刻意去注意呼吸的問題,如此才不會顧此失彼,這種困惑之前也曾碰到,但只要依教練話去作,時間到了、錯誤減少了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急也急不來,因為每一階段的學習體會均不同。
    今天教練要學員練習鳥申,這是這學期第一次練習,鳥申站穩了對盤拳架很有幫助,這是我的體驗與大家分享,雖然教練每次盤拳架均會提醒大家不可高低起伏,要平整均勻,要腳停手停,可是到現在自己還是無法確實做到,畢竟ㄧ個習慣的改變與養成均非ㄧ朝ㄧ夕可成,需要經驗與用心的累積。




不但身體會越來越健康,連帶心理也更能調適,真是一舉兩得。

99415日社大初級班學習心得(學員呂華傳整理〉
今天上課大部分的時間在複習之前的動作,因為太極運動十三式中的第二式盪逍遙和第三式的熊經都必須要能對湧泉有所感覺,才能夠將動作正確的旋轉。我自身練習的感覺是,必須將胯的動作好之後,重心自然落在雙腳的湧泉,然後反覆的練習去感覺當重心從一腳移到另一腳時,其重心之湧泉到另一腳的感覺,再來感覺自己的身體是一直線,這樣旋轉時,手只要放鬆,姿勢就不會跑掉。
學員們因為練拳時間較久,另外也較熟悉教練的教法,本週提出練拳的問題相對就很熱絡,譬如練拳時會痛、酸等,教練也一一回答,如姿勢不對或之前身體有舊傷都會引起疼痛;另外會酸則是因為運動時乳酸堆積的結果,多練些時候讓身體適應就會改善。像我本身練第八式時,膝部會不舒服,經過教練指導姿勢後,確實有改善。但是,在練熊經時,重心移到左腳時稍久,膝部就會不舒服,希望過些時候能有所改善。
今天教練在教拳練習時,說到這套拳的又叫改錯拳,就是要不斷的將錯誤的姿勢一一調整,而且必需要能坦然接受別人的指正,才能不斷進步。我想不只是在練拳,平時的作人做事也是一樣的道理,但是人就是好面子,才會死不認錯。所以,來社大學這套拳,不但身體會越來越健康,連帶心理也更能調適,真是一舉兩得。





錯並不代表沒有進步,不改錯才不會進步!

99413日進階班學習心得-〈學員劉基林整理〉
學習道家傳統太極拳除了三十七式外,還有運動十三式,不要小視這些動作,均有修復身疾的功效,例如最近天氣冷暖多變,致使頸項僵硬,只要勤練運動十三式中的ㄧ領天地動三焦就很有效,另外此式對腰背痛、腎虧、脊椎長骨刺、高血壓、五十肩等亦相同有效,但老師在書中有特別交代絕不可貪多,更不可勉強,務須自量,適可而止,如ㄧ發現疲倦或肌肉、神經、筋絡有ㄧ絲不適,即須休息數分鐘後再練,如果能將不適的情況於下堂課請教教練與師兄姐分享將更好,如此不但自己能解惑,也能幫助師兄姐們精進。
    學習本門太極拳已二年餘,雖然有所體會,但今天發現練習手揮琵琶時,對轉向身體及腳的方位居然有疑惑,這是以前所沒有的感覺,也許是以前只知在無盡的吸收,從無細嚼,也可能都是自己ㄧ個人在練,不正確的動作較難發現,把不正確的地方當成是對的,所以教練一直希望練習時最好能夠兩人一起練,彼此協助發現缺失加以改進,這樣進步會比較快,有錯並不用怕也不用灰心,錯並不代表沒有進步,不改錯才不會進步,每天改一點就進步一點,以前上課一直不敢站在前面,現在覺得站在哪裡都ㄧ樣,不ㄧ樣的是自己的心。

不能只是動作像,而是要能符合拳理!

9948日春季初級班學習心得(學員呂華傳整理〉
3/18上第一堂課,學員心中都感受到不少壓力,原因有二:一是教練開場白就提起這套太極拳不好練,練十年也不見的能運用自如;第二個原因是上課的方式及教練的要求。在學員自我介紹中,了解到大部分的學員年齡都偏高,練拳的原因不外是追求健康,還好教練有說,如果只是希望改善身體健康狀況,持續練個一年,就會有效果。所以,大家也都燃起了希望。
今天(4/8)上課除了複習之前的動作,教練也傳授新的動作:三昧真火連翻動也就是熊經(那位女學員學熊走路的姿勢,逗的學員笑呵呵。)以及預備式。說到複習之前的動作,學員們都面面相覷,因為都沒把握,深怕會被叫上台表演(也就是出醜),所以都鴉雀無聲,這就是我在前面說上課方式的壓力。另外,在教授新的動作時,教練要求每一個細節,不能只是動作像,而是要求要符合拳理,這就是來自教練的壓力。在這二種壓力下上課,學員都戰戰兢兢,深怕等一會兒上台驗收時不要出洋相。
經過三週的學習,我每一週的感覺都不太一樣,第一週回家練習時,因為筋骨硬及不了解拳理,把記得的動作練的好像是另一種體操。第二週回家練習,才了解到教練說的要「慢」,試著調整及配合呼吸,不再硬撐身體,而是順其自然,才稍微有點感覺。在第三週上課時,也漸漸能體會為何教練一直要求把落胯作好,因為那是所有動作的基礎。所以,為了讓學員了解基本動作,教練不厭其煩的將動作拆解,並由學員們互相校正彼此的動作,最終目的應是希望學員都能把根基打好。我想再過幾週,學員們適應了教練的教法,以及上課的方式,透過學員的互動,上課一定更能吸收到教練的精華,也更敢於提出自己練拳的經驗和大家一起分享。



禿掉的頭髮漸漸長出來了!

99年4月6日學習心得-〈學員劉基林整理〉


        學習道家傳統太極拳有正確的拳理很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教練會利用中場休息時間講解拳理的原因,有了正確的觀
念引導,學起來就會事半功倍,當然剛開始一時之間無法體會教練所說的,因為從小養成的舊習會牽引出練拳的錯誤,道家傳統太極拳是反向追源頭的拳理,湧泉指揮動作、實腳帶動虛腳的觀念與日常生活中由虛腳帶動實腳的習慣截然不同,當然每個階段的問題也不相同,終究去練就對了。從練習中發現問題,下次上課時請教練解惑,所以千萬不要缺課,要不然自己不只聽不到問題,也會錯失ㄧ次解決問題的機會,進度也會跟不上,損失何其大。道家傳統太極拳就是一種時時在改舊習的拳,從複習中找出錯誤加以改正,被改的滋味不好受,不改就不會進步,錯誤被改越多,進步就越快。

        最近在練習定式時,發現實手與虛手的顏色差異越來越明顯而且可持續一段時間,不像以前這個現象會很快消失,不知
是上班環境改變還是學道家傳統太極拳後讓我心態改變,不再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ㄧ切隨意而安,所以禿掉的頭髮漸漸長出來了,那種感覺真好,今天練習白鶴亮翅當手張開時會有想飛的感覺,但與練習摟膝抝步時那種輕鬆的感覺,兩者截然不同,這些感覺是以前所沒有的,但還是發現有一些動作、腳位置不是很正確,慢慢改吧,急反而會太在意產生反效果。






99/04/01社大初級班

光從外表是無法看出端倪的

99330學習心得-學員劉基林整理
道家傳統太極拳的學習除了需要有恆心之外還需要勤練,有練身體一定會有感覺。如年輕的徐師兄上課前手是冰的,等到盤拳架後,手就比較溫暖,尤其站單鞭後,兩手出現顏色不同變化,相信徐師兄的體驗尤其深刻,也許是剛學習所以無法持續很久,這是正常的,假以時日這種感覺就會比較持久。
 今天教練看到大家演練熊經後,重新再講解熊經,聽教練要求的重點及看示範動作後,以前體會跟今天的體會就是不一樣,發現自己以前只是把動作做像而已,一些由下而上要領都沒有抓住,且也會看出別人肩動、腰動的缺點了!但要做到如拳理的要求,可能還需一段時間。
道家傳統太極拳是講求內動修為,光從外表是無法看出端倪的,因此教練會利用做動作時,讓學員上前感觸內動,了解內動是外表看不出來的!建議各位學員不用客氣踴躍上前感觸,有這種機會就要把握,這對學習會有很大助益的。
    今天被教練改了落胯動作,真的慚愧,學那麼久落胯還是沒有做好,但自己總以為這樣是對的,所以學習本門太極拳會很有挫折感,明明自己認為是對的,但就是不對,難就難在這裡,但千萬不要灰心,這是進步的契機,之前練習履、擠、按時,感覺就那麼幾個動作並不難,尤其是擠接按時,不就是手上來而已嘛,從來沒有體會到手的上來是因為湧泉的旋把炁帶上來,真的很感謝初級班師兄姐讓我們進階班學員有再次從頭學習的機會,所以教練一再強調每個階段的學習體會一定會不同,這包括身體的變化也ㄧ樣。